欢迎您来到瑞金红色文化培训中心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读《红色家书》感受英雄情怀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读《红色家书》感受英雄情怀
时间:2018-05-03 10:36 点击:

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年代,亲人间感情的交流与寄托只能依赖家书,就像杜甫诗中所描绘的那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家书在那个革命战争年代是多么的珍贵,亲人的一次相会,一个转身,可能就是永别。红色家书让我们感悟到了革命先辈的心路情怀,他们思念亲人,却在面对敌人时无所畏惧;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家里宠爱的孩子,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毫不犹豫地走上战场为新中国的自由浴血拼搏。

1946年4月25日,中国尚处于抗战结束后的短暂和平时期。《红色家书》中,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乡两位兄长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他当时写下这些话,是怀着怎样的意志和决心,才能跟母亲说“万一我战死呢”,他明知道母亲看到这样的话语,会是怎样地痛苦与绝望,但正是这样一封简单的书信,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一名普通战士,强忍思念亲人之痛,无私无畏奔赴战场,为人民而战的决心。半年后,冯庭楷在山东巨野战役中遭敌机轰炸牺牲,他甚至没能留下一张模糊的照片。如今,我们只能从他的家书中,窥见这位年轻战士思念亲人又无私无畏的英雄情怀。

“樟、榕二兄:弟自事变(卢沟桥事变)后,毅然走出饥寒的家庭,参加了人民的子弟兵——八路军,将近九年光景……咱家的情景,我是想象到的,尤其想到在贫苦的日子里熬煎着的苦命的双亲,及年迈的祖母,他们也许……我不敢往下想。”在给哥哥的信中,冯庭楷充满对父母的惦念和不能尽孝的愧疚。尽管思念刻骨,这位年轻的战士依然反复陈述参军的初衷,希望得到家人谅解。“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为着自己及所有被压迫者奔波奋斗。当然,个人和家乡的小利益便无法顾及了。”

与千千万万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共产党员一样,冯庭楷的牺牲也未写入史册,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家书,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位15岁离家参军的少年,他的名字、他的家乡、他的所思所想、他的人生轨迹。对亏了这些家书,让我们看到曾经有这样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战士,曾为思念家乡和亲人惆怅难眠,也为追求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而感到幸福和快乐。

品读《红色家书》,深深地为我们革命先驱的牺牲精神和为国为民的美好情怀而景仰。不仅我的思想进一步净化,工作热情进一步激发,更学会了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更要明白,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利,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身份。

 从冯庭楷家书中感受到了他对父母的惦念和不能尽孝的愧疚。由此我想到了远在500多公里外的父母。大学毕业后来到离家500多公里的瑞金参加工作,至今已有6年,后来就嫁在这边成了家。现在虽然网络发达,可以通过电话和视频聊天传递思念之情,比冯庭楷时期写家书方便快捷多了,但还是比不上待在父母身边来的方便。每一次回家,父母总会变着花样做好吃的;每一次离开家的时候,爸爸总说:“路上注意安全,到了打电话说一声”;妈妈总说:“你们都走了,心里空落落的,好多天都回不过神来,还不如不回来呢。”我知道父母每次嘴上说:太奔波,你们别回来了。其实,他们心里喜滋滋的,出去散步,见到谁都和人家说一句:我女儿回来了。我一年也就回去两三次,每次都是短暂几天匆匆忙忙,离家时父母总是舍不得地偷偷抹眼泪,车子后备箱装满了我爱吃平常又吃不到的东西。远游,父母犹可盼。而远嫁,意味着自己要把后半生,都托付到一个陌生又遥远的他乡。远嫁的我,就像父母割舍掉的一块心头肉。多少隔着电话传递不过万分之一的思念,只能深埋在心里,化作一句轻描淡写的:你幸福就好。

红色培训

Training

TOP

在线QQ

13870062213